• 公众号
  • 手机端
24小时销售热线 18600464353
新闻资讯 News
最新新闻 / News More
370
2022 - 07 - 29
水污染问题大家都普遍关心,而地下水面临的重金属污染的挑战也不得不引起重视。作为分布最广的水源之一,地下水这个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和战略资源,时刻关系着人们的饮水安全。破解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问题,尽快建立起完善的重金属污染防治网络尤其关键。曾经,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马中院长认为,完全净化已被重金属污染的地下水极其困难,要想净化已渗透到深层的地下水污染可能需要1000年的时间。这也充分印证了污染与治理的不对等性,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问题,并展开广泛调查研究解决这个“大麻烦”。据了解,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物质包括汞、铬、铅、砷等,它们无法被分解,常常被生物富集,随之进入食物链,影响动植物发展,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若人类长期饮用重金属有毒物浓度较高的地下水时,可能产生肢体麻木、骨骼软化萎缩、毒害中枢神经等系列问题。污染难净化,且毒害性强,业内投入的研究力量也在随之加大。针对修复技术,有研究表明重金属地下水污染治理的途径有①改变金属离子的存在形态,使其变成单质或化合物沉淀,增强其稳定性,降低其在环境中的迁移性;②改变金属离子价态,大幅降低毒性。应对重金属污染地下水的应急处理技术、支撑有色金属矿区地下水污染源控制-阻断-修复技术等等,污染防治的手段不断充实,地下水面临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也在逐渐减轻。包括关注度一向很高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也曾多次通报了多起地下水污染案例,除了对地方地下水污...
371
2022 - 08 - 30
塑料污染问题一直是全球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相关数据显示,1950年到2017年,全球累计生产约92亿吨塑料,预计到2050年,全球塑料累计产量将达到340亿吨。我国作为塑料生产和消费大国,塑料废弃物年产生量达6000万吨。除源头减量外,再生塑料也是减少塑料污染的主要路径之一。2021年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加大塑料废弃物再生利用,支持塑料废弃物再生利用项目建设,发布废塑料综合利用规范企业名单,引导相关项目向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等园区集聚,推动塑料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规模化、规范化、清洁化发展;完善再生塑料有关标准,加快推广应用废塑料再生利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鼓励塑料废弃物同级化、高附加值利用。再生塑料是指通过预处理、熔融造粒、改性等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废旧塑料进行加工处理后重新得到的塑料原料,是对塑料的再次利用,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再生塑料的下游应用涉及到纺织、包装、建筑建材、汽车、医疗、电子等多个领域,行业专家认为其产值可达千亿元。根据《中国再生塑料行业发展报告2021-2022》,2021年中国废塑料回收量约为1900万吨,较2020年(1600万吨)增加约300万吨,同比增加19%。同时,废塑料回收利用产值约为1050亿元。近些年,虽然再生塑料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推动,我国再生塑料目前的整体规模也...
372
2022 - 09 - 27
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大于5的金属,包括金、银、铜、铁、铅等。重金属污染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其他有机化合物的污染,通过自然界本身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净化,使有害性降低或解除。而重金属污染具有富集性,很难在环境中降解。尤其以括铅、汞、镉、铬以及类金属砷为代表,这些这些重金属在水中不能被分解,人饮用后毒性放大,与水中的其他毒素结合生成毒性更大的有机物。随废水排出的重金属,即使浓度小,也可在藻类和底泥中积累,被鱼和贝的体表吸附,产生食物链浓缩,从而造成公害。如何解决严重的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保护青山绿水?近日,内蒙古农业大学该校沙生灌木资源高效利用创新团队课题组给出答案。课题组在生物质吸附材料及危险废弃物吸附剂高值化转化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突破。该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材料化学杂志A》上。此前水体重金属污染研究重点多在重金属吸附材料的制备工艺以及提高其吸附容量上。但这一内容忽视了吸附重金属后的吸附剂随时可能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探索危险废弃物吸附剂高值化转化利用的新策略、设计高吸附能力和易于回收的块状吸附剂等至关重要。据了解,课题组团队还首次提出了一种新的危险废弃物吸附剂的高值化转化利用策略。课题组采用原位化学沉积法,将吸附在块状吸附材料氨基化木材气凝胶表面上的锌原位转化为异质结光催化剂,并将其进一步用于光催化降解偶氮染料刚果红。通过吸附和光催化的协同降解机理...
联系我们
北京精诚瑞博仪表有限公司
销售热线:400-6616-819
公司总机:010-53108563/65/68/69
总部传真:010-53108566
总部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创新路27号3号楼2层
水生态修复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黑臭水体的存在不仅仅是地上的污染,地下的污染才是重点。找病根,那就需要地方拿出“绣花针”,挨个找,挨个治!  截至2020年底,2914个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8.2%;  2021年,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别急着庆祝,黑臭水体的硬仗还不算完!接下来,该需要各地展现“绣花针”功夫了。  生态环境部在前几日的例行发布会上就表示,要跟黑臭水体治理这个“硬石头”死磕到底——“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截至目前,黑臭水体三年治理在全国范围内的资金投入已经超过1.5万亿。可见政府的支持力度很大,决心很坚定。  不过,随着黑臭水体治理管控的程度逐渐提升,可供调整的区间缩小,找到症结越发不容易了。而从此前《“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设定的目标来看,2025年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差距仍存,任务很重。  需要强调,黑臭水体治理的“绣花功夫”要落到实处!  近年来,广州在水体治理上的成绩可喜,同时,在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是有目共睹的。如,广州利用大数据技术,助力197宗黑臭水体返清,13个国考断面全面达标,还多次获得国家激励,荣获多项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的称号等。但广州在水体修复上是花了大力气的。  水生态环境司司长介绍说,广州的黑臭水体也面临很多困难,他们将城市划分称几万个排水单元,制定相应的达标工作规范,一个一个地抓,“绣花针”功夫展现...
发布时间: 2022 - 03 - 03
浏览次数:388
近年来,水务行业正走向生产智能化、工艺装备化、设备集成化、监测数据化和管理信息化的智慧化发展道路。水表作为用水数据传递及结算交易的计量器具也逐步揭开了智能化升级的帷幕。  水表智能化升级助力智慧水务发展  水表作为日常计量器具,它的身影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在用水计量、贸易结算、供水控制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传统的机械水表数据面临着抄收、人工成本高、数据准确性低、入户难等问题。安装智能水表后,抄表员能够利用远程抄表技术、智能终端阀控技术,实现自动抄表、实时监测、欠费报警等功能,实现了水表数据统计的智能化升级。  当下,我国水表行业已从传统机械水表为主逐步过渡到传统机械水表与智能水表并存的发展阶段。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智慧水务建设。智慧水务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务技术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掘数据价值和逻辑关系,实现水务业务系统的控制智能化、数据资源化、管理精确化、决策智慧化,保障水务设施安全运行,使水务业务运营更高效、管理更科学和服务更优质。要想发展智慧水务,水表智能化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政府政策鼓励支持,智能水表得到推广  2019-2021年,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门陆续印发了支持、规范智能水表行业的发展政策,内容涉及智能水表发展目标、智能水表的应用推广、在新型城镇化方面的助力等。  2021年3月13日,国家发布《“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其中提...
发布时间: 2022 - 03 - 02
浏览次数:355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在百年变局下,粮食问题正变得更加重要,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粮食和农产品供给被放在第一部分,显然成为农业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钟钰表示,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策略,才能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供给总量充足、库存充裕。在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疫情灾情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的背景下,国内粮食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市场运行平稳。尽管如此,但大豆、小麦、大米等粮食我国每年仍要大量进口,因为食品工业等领域需要消耗大量面粉、淀粉,加之畜牧业需要。  近年来,中俄农产品贸易明显升温。根据数据,2020年中国已成为俄罗斯农产品和肉类第一大出口市场。而近日,海关总署宣布允许俄罗斯全境小麦进口,并要满足五个方面的要求,这也将不同程度地为保障国内粮食供给总量充足,满足食品工业等领域对小麦加工的需求提供物资基础。  当然,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发条,要拧得紧而又紧,还要稳住农业基本盘,确保农业稳产增产,依托“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等,严守粮食安全底线,以国内供给的稳定性应对国际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据了解,近年来,有地方管理局在“减”上下功夫,在“质”上做文章,强化烘干机、色选机等粮食现代技术装备支撑...
发布时间: 2022 - 03 - 02
浏览次数:380
精密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在测量精度的提升下,通信、导航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不仅使社会生活越来越便利,同时也为科学实验提供了越来越便捷的利器。量子精密测量是利用量子力学规则,特别是基本量子体系的一致性,对一些关键物理量进行高精度与高灵敏度的测量。  2月23日,英国伯明翰大学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世界上第一台非实验室条件下的量子重力梯度仪问世。这种利用量子技术的传感器,能够找到隐藏在底下的物体,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量子物理原理探测微重力的变化,测量当原子云落下时引力场拉力的细微变化。这种利用量子技术的传感器可找到隐藏在地下的物体,这是科学家们期待已久的里程碑,其对学界、业界和国家安全等将具有深远的影响。  “走出实验室”的首台量子重力仪传统的重力仪可以等效为悬挂有质量的弹簧,通过弹簧的伸缩从而反映出重力的变化,但由于弹簧的伸缩情况本身就是会受到地面振动的影响,需要对传统重力仪不断进行校准才能保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并且每一次的读数都需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以平均地面振动带来的背景噪声的影响,并且振动的因素不仅仅局限于驶过的卡车、火车和低强度的地震活动等。  而量子重力梯度仪只有一个整体的运动模式,不存在类似弹簧的弹性特征,量子重力仪的装置、原子团以及探测原子下落的激光会一起运动,能够消除不必要的敏感源,同时也可以抑制地面振动等噪声,从而提高灵敏度。量子重力仪能够更加广泛地运用在更...
发布时间: 2022 - 03 - 01
浏览次数:386
物联网是工业4.0战略的关键部分,该战略致力于创建灵活且互联的数字工厂,促进系统所有部分之间的通信。  物联网是工业4.0战略的关键部分,该战略致力于创建灵活且互联的数字工厂,促进系统所有部分之间的通信。  与前三场革命一样,工业4.0旨在利用最新技术改变制造业。这一次,是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创造了物联网。工业4.0将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机器人技术相结合,以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  物联网是工业4.0战略的关键部分,该战略致力于创建灵活且互联的数字工厂,促进系统所有部分之间的通信。当今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最佳方面是它们的应用范围。这些技术适用于工厂车间以及规划和管理等其他领域。制造商甚至可以将客户和业务合作伙伴整合到价值和业务流程中。  如您所见,工业物联网(IIoT)具有改善制造业的巨大潜力。如今,几乎所有工厂都使用自动化和机器人。人工智能的使用也在加速,这提高了自动化和制造效率。随着制造商寻找拥抱物联网和工业4.0的方法,到2027年,智能制造市场的价值预计将达到2282亿美元。以下是该行业朝着这一目标迈进的一些方式。  制造自动化中的物联网  网络物理系统(CPS)是工业4.0所设想的智能工厂的核心。CPS是在制造的所有部分使用传感器和软件的系统。这些部分可能是机器、车辆、路线、库存和厂房本身。传感器记录并保存数据,然后由计算机处理以做出决策。这些决策通过执...
发布时间: 2022 - 03 - 01
浏览次数:379
监测工作亟待进行全面系统更新,牢抓智慧化成了监测系统升级的关键。  2022年1月,四川省4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100%;  江苏全省120个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青海省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  数据不会说谎,100%达标是各地水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工作的有力说明,也是环境监测水平提升下的实践成果。  说起环境监测,“智慧化”这三个字就不能不提。《“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就明确指出,未来环境监测的总体思路包括建设现代化智慧感知监测能力,实施天地一体智慧监测预警重大工程,以更高标准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可以说,实现更高程度的智慧化监测是当前环境监测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湖南省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2022年将构建智慧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继续巩固环境质量监测、强化污染源监测、拓展生态质量监测;河北省在地方“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要深化监测数据的智慧化应用,逐步将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纳入环保大智慧平台中去等等。  更令人欣喜的是,环境监测相关企业也自愿为智慧化监测的道路添砖加瓦。包括我们熟知的雪迪龙、先河环保等。本网水质监测领域的会员企业连华永兴、佳谱仪器等也在积极扩大智慧化监测的实力。  智慧监测,要求感知高效化、数据集成化、分析关联化、服务社会化、测管一体化、应用智能化,是一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
发布时间: 2022 - 02 - 28
浏览次数:385
未来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技术还将与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处理等技术加速融合,从而创造出新的技术、产品和应用模式。  移动机器人主要需要解决定位、规划、控制等问题,目前重点的研究领域包括环境感知与建模、定位与导航、环境理解、多机器人协调等,未来移动机器人将朝着以下趋势发展:  “自然导航+自主路径规划”成为主流  移动机器人发展经历了有轨方式(如磁带牵引方式)、信标方式(如二维码)、无信标方式(如SLAM,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的不同阶段。SLAM技术可以让机器人在无信标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定位导航,具有易部署、柔性等特点,更加适合在运行环境复杂、业务经常变动的场景下应用,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客户青睐,正在成为业界主流趋势。  行业发展显示,导航技术的发展使设备从“车”逐渐过渡到“机器人”。随着新技术的发展,AGV自主化、智能化的程度越来越高,AMR的演进更是广泛扩大了行业的应用。  现阶段,尚没有任何一种能够“包打天下”的导航方式,只能根据应用的特点来选取最适合的导航方式,不同应用对导航的要求并不一样。在各种导航方式中,目前最受欢迎的是激光、视觉等不依赖人工环境的自然导航方式。  应用的多样性决定了技术发展方向的多元化,衡量技术优劣的标准依应用需求不同而不同,很难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各种不同的技术。  深度学习将广泛应用,加强机器人对周围环境的理解  AI中的深度学习技术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
发布时间: 2022 - 02 - 28
浏览次数:366

网站导航

在线留言

  • 姓名:
  • 电话:
  • 留言: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创新路27号3  号楼2层

咨询电话:010-53108563/65/68/69
企业邮箱:jingchengruibo@163.com
服务热线:18600464353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浏览手机端
Copyright ©2018 - 2021 北京精诚瑞博仪表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返回顶部
X
5

电话号码管理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6

微信公众号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