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众号
  • 手机端
24小时销售热线 18600464353
新闻资讯 News
最新新闻 / News More
499
2022 - 04 - 07
目前,国内市场上物位开关的输出方式多种多样,较为常见的有:晶体管、继电器、晶闸管、二线制。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物位开关输出方式,常常让人不知如何选择!这里就为大家梳理一下,几种常见的物位开关输出方式的选择方法。一、继电器首先给大家介绍下物位开关上使用较多的继电器。它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具体应用: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适用于大功率、低频率信号(220V、380V交直流信号)的切换。响应时间:数十毫秒级。寿命:随带负载电流的增加而减少,一般在几十万次至一百万次之间,有的公司产品可达100万次以上。优点:不同公共点之间可带不同的交、直流负载,且电压也可不同,带负载电流可达8A/点。不足:机械式开关装置,噪音大,反应时间长,寿命短;继电器输出方式不适用于高频动作的负载,这是由继电器的机械寿命决定的。它输出开关频率比晶体管低,但是可以带交流负载或直流负载。二、晶体管晶体管是一种电子元件,它是通过基极电流来控制集电极与发射极的导通,属于无触点元件。其输出响应速度快,但是有极性要求,所以只能带直流负载。优点:适应于高频动作,响应时间短,一般为0.2ms左右电子开关装置,噪音小,反应时间短,寿命长。不足:但它只能带DC5~30V的负载,最大输出负载电流为0.5A/点,但每4点不得大于0...
500
2022 - 04 - 29
化工企业解除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化学危险品,在生产,使用,运输,储存的过程中,因某一环节上的疏于管理,就会造成化学事故。在化工厂中有许多罐体物位,液位需要测量,从安全角度和测量准确性来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测量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接触式测量技术已经很难满足这样的高要求,就必须采用更加先进的测量技术应用到行业中来。化工厂罐体物位测量现状在化工厂中,很多物料和产品要不是有毒有害危险品,就是易燃易爆危险品。在传统测量物位的时候大多应用差压变送器或者磁翻板液位计,此类测量技术大多是与物料直接接触,维护比较难,测量精度不高,故障率很高。为了达到安全并且准确的测量物位,雷达物位计是应选产品。雷达物位计的工作原理雷达物位计按照信号发射方式可分为:脉冲雷达和调频连续波雷达。脉冲雷达主要是通过发射和接受信号之间的时间差来确定距离;调频连续波雷达是发射和接受信号的频率变化来确定距离。本文介绍脉冲雷达测量物位。脉冲雷达工作原理:雷达物位计采用发射--反射--接收的工作模式。雷达物位计的天线发射出电磁波,这些波经被测对象表面反射后,再被天线接收,电磁波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与到液面的距离成正比。雷达物位计记录脉冲波经历的时间,而电磁波的传输速度为常数,则可算出液面到雷达天线的距离,从而知道液面的液位。测量特点:1.雷达波以光速运行(300000KM/S),雷达波的运行时间...
501
2022 - 05 - 27
超声波物位计和雷达物位计在现代工业物位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超声波物位计和雷达物位计通过天线发射出超声波或电磁波,超声波或电磁波经被测介质表面反射后,再由仪表天线接收,超声波或电磁波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与到液面的距离成正比。 超声波物位计和雷达物位计测量状态为只到在被测物位的反射波,没有其他干扰波或干扰波极小。仪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被测介质状态和环境状态都存在一些测量影响因素,分析这些测量影响因素对仪表正确选型和提高测量精度有重要的意义。一、环境因素对超声波物位计和雷达物位计的影响1、障碍物影响。仪表发射的超声波或电磁波碰到障碍物,就形成一个干扰波形。解决障碍物对超声波物位计和雷达物位计测量影响直接的方法就是避开障碍物,如果无理想安装位置可供选择,则通过选择波束发射角度小的仪表,或者采用导波管,或使用旁通管安装等方式来解决解决问。2、传播介质影响A、温度B、压力C、传播介质的腐蚀性D、传播介质中是否含有蒸汽或粉尘等E、环境中挥发物质的结晶问题或粉尘的粘附问题。上述环境因素会造电磁波或超声波到达被测料面时出现大的衰减,克服这些不利因素才能保证超声波物位计和雷达物位计测量精度和稳定性。二、被测介质对对超声波物位计和雷达物位计的影响超声波物位计和雷达物位计发出的超声波或电磁波通过被测料面的反射,得到一个回波信号。回波信号强度与被测料面以下状态相关:1、被测介质介电常数或硬度被测介质介...
联系我们
北京精诚瑞博仪表有限公司
销售热线:400-6616-819
公司总机:010-53108563/65/68/69
总部传真:010-53108566
总部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创新路27号3号楼2层
雷达液位计可以通过发射能量极低的极短微波脉冲信号,并通过天线系统接收反射信号来判断液位。  酯化反应釜用于反应和蒸馏。液位波动很大,经常被泡沫覆盖,泡沫可以吸收微波,反射微波。因此,液位波动和泡沫对雷达液位计的测量有严重的干扰,用雷达液位计显示酯化反应釜的液位往往不准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出现了一种能够精确测量液位的抗干扰装置。  雷达液位计的抗干扰装置还包括套筒和配重,套筒设置在雷达液位计的下方,配重设置在套筒内部空间的下部;配重块的上端通过导波缆绳与所述雷达液位计相连,配重块的侧面和下部分别通过固定支撑和牵引支撑固定在所述套管的内部空间的下部;套管的上管壁上有一个撕裂通气孔,套管的下管壁上有一个进液孔。  工作时,壳体底部插入液面下,液体可通过进液孔进出。套管内液面相对稳定,套管外泡沫不易进入套管。即使少量进入,空间也很小,很快就会破裂,从而实现雷达液位计的抗干扰目的。
发布时间: 2021 - 03 - 10
浏览次数:247
长江流域幅员辽阔,水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水电能源基地、黄金水道和生物宝库。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流域水污染,尤其是中下游水污染,已成为长江水环境的一个严重问题。  近年来,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编辑了《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2013)、《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技术规程》(SL733-2016),并参与了《水质数据库表结构与标识符规定》(SL325-2005)、《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酚类化合物》(SL 463-2009)、《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酞酸酯类化合物》(SL464-2009)等一批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2021年3月1日,我国第一部专门的流域法律《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强调建立流域整体协调机制,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完善水污染防治措施,推进生态环境修复、绿色发展理念和规划,建立长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严格履行法律责任。  随着国家对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的重视,可以预见,长江流域将积极建立生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和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水生态和水安全,这将带动水质监测仪器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在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高密度水质在线监测仪、水环境低空信息探测器、生物回声探测仪、总有机碳测定仪、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等先进的分析测试仪器设备一应俱全。  长江是我国的重要水源。随着《长江保护法》的正式实施,长江流域的污染防治越来越受...
发布时间: 2021 - 03 - 10
浏览次数:288
雷达物位计的原理体现在它是一种采用反射原理作为测量方法的装置。脉冲形成的脉冲波经过反射后,沿着道路走过来就可以完成测量操作,测试范围也很大。雷达液位计安装时对其位置有严格的要求。这里有三个位置不适合安装液位计。  1、离进料口近  由于离进料口近,进料会极大干扰雷达介质传播与反射,所以我们在安装雷达液位计的时候,要尽量远离进料口。  2、圆形罐体装在正中间  雷达液位计是非接触式的液位计,由于存在波束角所以在安装的时候要尽量远离管壁,但是遇到需要安装在圆形或者拱形罐体的时候,安装位置不能安装在罐体的顶部中间,在正常测量的时候除了会产生间接回波还会受到多次回波的影响。多次回波可能比真正回波的信号阀值还大,因为通过顶部可集中多个回波,所以不能安装在中心位置。  3、雷达插深不够  在安装的时候我们现场需要焊接短接,但是我们往往不会注意对短接的长度做出要求,导致雷达液位计探头还在短接里面,从而导致液位测量不准,显示的液位比实际值大很多,且不随着液面的高度变化而变化。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雷达液位计安装好之后探头一定要伸入罐体内部且距离较少有10mm,才能保证雷达液位计正常工作。
发布时间: 2021 - 03 - 09
浏览次数:244
目前,我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00亿吨,其中交通运输约占10%,而城市交通占交通运输的80%以上(航空、铁路、水运除外)。全国政协委员郭继孚提出了几项建议,以推动交通运输尽快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目标。  促进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创造低碳生活方式。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城镇规模结构,构建混合功能、公交导向、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城市布局。  促进运输方式的转变。出台政策充分利用经济杠杆降低居民对汽车的依赖,调整机动车的空间和时间出行结构,通过立法明确相关措施的合法性。  继续推动大宗货物“公转铁””。各城市根据实际情况,推动大宗货物由公路向铁路运输。加强运输结构调整的政策保障,通过政府、企业和铁路部门共享的方式,解决重点货物公共铁路运输的差价问题。  加快机动车能源结构的零碳转换。在国家和城市两级,应尽快发布面向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机动车电气化发展路线图,并规定禁止销售燃油车辆的时间表。建立健全城市机动车电气化政策体系,重点实施运营激励和设立超低排放区(或零排放区)等路权配置措施,加大新能源汽车替代现有燃料汽车的政策引导力度。  智能交通有助于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建议从技术研究、标准和规范制定等方面深化对旅行预订的研究,以提高旅行预订的接受度,促进未来交通系统的转型。明确与自主驾驶相关的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框架体系,提前部署新的交通基础设施
发布时间: 2021 - 03 - 09
浏览次数:301
智能雷达物位计是利用微波技术检测物位的高科技产品。物位计具有穿透性好、对恶劣环境和被测材料适应性强的特点。智能雷达物位计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雷达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技术。连续初始测量可以测量液体和固体(块和粉末)的物位,具有远距离测量(35米)和高精度的特点。  智能雷达物位计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以下的故障,大家可以根据我们提供的方案维修:  1、如果输出的电流始终为4mA且无错误报警的话,那么应检查输出是否为0。  2、容器中有干扰回波时,那么应该:  a、检查料位计的安装是否正确,排除安装干扰;  b、可通过固定目标抑制来排除。  3、如果液位在适用范围内发生报警的话,那么应将:  a、液位下降高低于安全距离,报警将立即消失;  b、初始调试罐为全空时出现此报警,可通过干扰抑制来排除。  4、如果表头堵塞,同时显示满罐的话,智能雷达物位计那么应对比其参数设置,如果确定参数正确,就要做遍空罐谱就可解决了。
发布时间: 2021 - 03 - 08
浏览次数:254
近年来,我国对固体废物的控制丝毫没有松懈,逐渐从“夯实基础”走向“填短板”和精细化管理的深层次阶段。  这一方面说明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这个“网”需要织得更密。  首当其冲,顶层设计方面就能看出端倪——  一、支持力度不减,涉足领域愈微  集中力量巩固大方向成果,小区域精细化管理,已成为当前固体废物处置和控制的新形势。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既要从科学规划和统筹管理入手,也要注意难点、痛点和重大矛盾。  对于“白色污染”,2020年元旦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  一年过半又再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商务部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商业”领域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显示了对它的重视。  根据“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如废轮胎利用、建筑垃圾减量、废旧家电回收、畜禽粪便还田、报废机动车回收、农药包装回收等。  越是能体现“涉及领域越小”的事实,也间接说明了“十三五”期间,我国固体废物管理和控制正在往细微之处渗透,处置能力的增强伴随着管理方式转变的显著成效。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显然我国打了一个漂亮的污染防治攻坚战。而为了“十四五”开好头,奠好基,这一年的“冲刺”效应也是席卷了全国。  与此同时,各项工作为2020年,以及“十三五”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画上了“各自完满”的句点。  二、综合研判,展望2021  十九届五中全会...
发布时间: 2021 - 03 - 08
浏览次数:386
雷达液位计作为一种非接触式测量仪器,常用于测量工业废水、酸碱液体、石灰浆和各种食品浆液等各种液体介质的液位,在石油、水利、医药、建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由于其操作简单,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受到很多专业人士的喜爱。  雷达液位计主要由雷达探测器(一次表)和雷达显示仪表(二次表)组成。雷达探测器主要由主体、连接法兰和天线组成。天线分为喇叭型,直接与波导管连接。雷达显示仪提供与上位机连接的RS-485接口,可以传输液位、报警信号等参数,也可以通过上位机控制智能雷达显示仪。  那么雷达液位计的应用特点是什么?  1、准确、安全、节能。雷达液位计可以在真空和压力下测量,并且精确、安全和可塑造性强。  2、连续精确的测量。由于电磁波的特性,不受环境影响。因此,它的测量有着广泛的应用。雷达液位计探头与介质表面无接触,属于非接触测量,可以准确、快速地测量不同介质。  3、应用范围广,几乎可以测量所有介质。  4、维护方便,操作简单。雷达液位计具有故障报警和自诊断功能。根据操作显示模块提示的错误码,及时确定并排除故障,使得维护和校正更加方便准确,保证了仪器的正常运行。  5、能抑制干扰回波。
发布时间: 2021 - 03 - 05
浏览次数:270

网站导航

在线留言

  • 姓名:
  • 电话:
  • 留言: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创新路27号3  号楼2层

咨询电话:010-53108563/65/68/69
企业邮箱:jingchengruibo@163.com
服务热线:18600464353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浏览手机端
Copyright ©2018 - 2021 北京精诚瑞博仪表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返回顶部
X
5

电话号码管理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6

微信公众号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