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021
-
11
-
12
人类越来越意识到,人类活动已经对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的影响,最终会影响到人类自身。纵观全球,全球碳排放现状是发电消耗是二氧化碳最大来源。发达经济体(美国、欧盟)二氧化碳次要来源为交通运输、建筑消耗,发展中经济体(中国、印度)次要来源主要集中于工业燃烧。 自从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列为重点工作之一以来,如何实现“碳中和”目标也成为了传感器圈内热议的话题。 何为“碳中和”碳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二氧化碳,中和就是正负相抵。也就是说通过节能减排、能源替代等方式,让排放出的二氧化碳被回收,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万物皆可碳中和,环境监测气体传感器必不可少 二氧化碳含量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碳中和第一步,确认碳排放量,二氧化碳传感器必不可少。根据原理的不同,二氧化碳传感器主要可以分为固态电解质式、电容式、光纤、红外吸收等类型。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是当前较为主流的类型。 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则是通过二氧化碳对于特定波段红外辐射的吸收作用,测得的辐射能量强弱来获得被测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具有更高的精度,更好的稳定性,可广泛应用于中央空调、新风系统及空气质量检测设备等。 碳中和领域对气体的监测不仅仅是二氧化碳气体浓度,还有其他温室气体,比如甲烷(CH?)、氧化亚氮(N?O)、氢氟碳化合物(HFCs)、全氟碳化合物(PFCs)、六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