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2022
-
05
-
17
当垃圾分类从试点走向全面推广,走向常态化,一些在试点中有效的经验和方法就不一定适用了,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此起彼伏的干扰下,垃圾分类“运动式”的推进,受到严重挑战,相关垃圾分类的项目的资金、资源不足,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缓慢。政府、产业界以及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也进入一个理性的阶段。一、垃圾分类目标的“繁”和“简” 垃圾分类的目的意义:一是彻底无害化,改善环境质量;二是资源最大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的等级;三是完善社会治理结构,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四是改变民众价值观,引领绿色低碳生活。沉静下来细想,垃圾分类的本质就是减少资源消耗,同时将已产生垃圾中的有用东西循环利用起来,包括厨余垃圾中的有机质和可回收物中高值可利用的东西。减少资源消耗,就是垃圾的源头减量,需要从教育入手,特别是中小学生的教育,形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资源循环利用主要是产业的事,前端对生产、流通企业进行资源消耗的约束,后端按市场化运作,循序渐进水到渠成。所以确定合理的质量目标,让老百姓能做到,财力和资源可支撑,才能保证良性循环,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社会治理的化“繁”为“简” 垃圾分类包括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其中垃圾分类属于社会治理范畴、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属于产业治理范畴。2017年,上海推行垃圾分类惊艳了中国,全国纷纷效仿,各地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在垃圾分类环节,有分十几类的,有分8、9类的,也有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