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众号
  • 手机端
24小时销售热线 18600464353
新闻资讯 News
最新新闻 / News More
148
2022 - 08 - 24
2021年3月,《长江保护法》启动实施。条文第四十六条:长江流域省级人民政府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总磷污染控制方案,并组织实施。对磷矿、磷肥生产集中的长江干支流,有关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更加严格的总磷排放管控要求,有效控制总磷排放总量。 磷污染问题为长江带去的困扰持续存在。有数据显示,2017年-2019年间,长江流域总磷超标断面比例超过半数,总磷也被认定为了长江流域的首要污染物,长江流域大约集中了全国超6成“三磷”企业。这些超标磷,都是因何而来的?有部门分析表示,长江流域总磷超标的原因很多,归集来看主要有四点:①磷矿与磷化工污染源高负荷排放,②长江流域污水处理相关设施基础薄弱,③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不足,④总磷污染控制重视不足。 随即,生态环境部编制并印发了《长江“三磷”专项排查整治技术指南》,以供各相关省(市)在长江“三磷”(磷矿、磷肥、含磷农药制造等磷化工企业、磷石膏库)专项工作时参考使用。文件提出针对磷矿、磷肥、含磷农药、黄磷和磷石膏库5类重点,以符合行业政策为基准,依法关停取缔一批、整治规范一批、改造提升一批,以降低长江流域较为严重的磷污染问题。2022年8月23日,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道,在以水专项研究成果为基础开展的以磷为核心的流域治理研究中,系统诊断了长江流域总磷污染问题及成因,进一步明确,总磷为流域断面首要超标因子的比例达57...
149
2022 - 09 - 19
绿色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之策,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开展节能节水行动,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坚决打好工业领域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绿色生产方式正在加快形成,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工作层面主要有以下几项措施:一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初步在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建立落后产能退出长效机制,钢铁行业提前完成“十三五”期间1.5亿吨去产能目标。新兴产业壮大发展,2021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15.1%和33.7%,较2012年分别提高了3.3和1.9个百分点。二是着力提升工业能效水效水平。工业是用能用水大户,也是资源能源消费低碳转型的重点领域。我们积极推进工业能效、水效提升,加大工业节能监察力度,广泛开展“节能服务进企业”,打造重点行业能效、水效“领跑者”,系统推进工业节水增效,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在“十二五”“十三五”分别下降28%和16%的基础上,2021年又进一步下降5.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在“十二五”“十三五”分别下降35%和近40%基础上,2021年进一步下降7.1%。三是推进工业资源循环利用。我们实施废钢铁、废塑料等再...
150
2022 - 10 - 19
在环保要求趋严、产业结构大变革的背景下,环保市场的洗牌正在加速,“跨界”已然成为业内一个突出的现象和模式。物业企业进军环卫、大型央国企重视环保事业、互联网巨头看准环保智慧化趋势等等,多方势力一起涌入环保赛道,都想从中分一杯羹。众多跨界选手中,以水泥为代表的工业企业们,通过协同效应处置固危废等,相较于其他行业更能形成竞争力。事实上,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固废模式历史悠久。相较于其他废弃物处置方式,该模式在实践中表现出更环保、更高效、运营成本更低的优点,具体表现在:①水泥窑高温煅烧处置更彻底,能有效减少二噁英产生;②生成的飞灰、炉渣可作为水泥熟料生产的原料;③无需另外建设垃圾焚烧炉。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起,也开始组织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危废,技术上面也不断实现新突破。而作为市场主体的水泥企业正是推动这一进程的主要力量。对他们来说,协同处置固危废还是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同时,部分水泥窑协同处置企业也获得了国家和地方不同程度的资金补贴,例如部分企业的协同处置项目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所得税“三免三减半”等。2021年年末,生态环境部等18部门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明确要“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降低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压力”,同时推动利用水泥窑、燃煤锅炉等协同处置固体废物。另,《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等一...
联系我们
北京精诚瑞博仪表有限公司
销售热线:400-6616-819
公司总机:010-53108563/65/68/69
总部传真:010-53108566
总部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创新路27号3号楼2层
关于我国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及老旧小区居民吃水难问题引起各市人大代表的广泛关注,会议期间,各市人大代表关于“水”的议案和建议就有9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代表及群众对我国用水状况的极大关注。  焦点一:  饮用水水源井如何更好地保护  建成区水源井存安全隐患  分类分质供水或可确保饮水安全  我国相关法律对水源的保护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同时,针对城区内单井一级保护区难以实施清拆的现状,吴素婷建议可实施分类分质供水,对城区内单井一级保护区难以实施清拆且安全隐患较大的水源井,可用于工业和生态用水。其他难以实施清拆且风险较小便于管理的水源井作为饮用水应急备用水源。城区周边一级保护区可以清拆的水源井继续留用。在规划城区外地下水水源补给充足的地方,可以考虑新建水源井。  分质分类供水已作为我国重要工作推进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饮水安全已成为人们特别关注的焦点。目前,中国供水水源主要以地下水为主,黄河水为辅,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现市政府已把分质分类供水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推进,要求2017年前让全国人民喝上优质地下水。国家水务局也已将此项工作推开,委托北京市政院开展分质分类...
发布时间: 2022 - 03 - 07
浏览次数:365
近日,北京发布“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监测和治理提升上做出明确指示。  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各地纷纷“打响”十四五生态治理保卫战,坚持科技治污、精准施策、监测治理双结合,努力实现天蓝、水清、土净。  【生态环境监测“回头看”:蓝天保卫战】  近年来,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尤其是在PM2.5、PM10的治理上成果显著,但臭氧污染、VOCs问题相对还比较严峻,大气环境的治理已进入“关键期”。  大气污染精准防控和科学治理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关键所在,大气环境监测主要是对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进行监测和分析,常见的污染有VOCs、扬尘、秸秆禁烧、移动源、燃煤锅炉烟气等。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监测设备有网格化大气监测站,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在线微型空气站、无人机大气环境监测仪等,均能有效实现对大气中不同污染物质进行布点观测,数据分析。为环保督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政策动态篇:监测治理双把关,共同守护大气中的每一粒尘埃。  2021年11月,浙江制定“十四五”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目标到2025年,VOCs治理能力能显著提升,完成国家下达浙江省的“十四五”VOCs减排目标,O3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减少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8月,上海印发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并提出,到2025年,上海的大...
发布时间: 2022 - 03 - 04
浏览次数:360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来达到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发展的制度创新。首批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了2162家,根据测算,这些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中国的全国碳市场一经启动就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从《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低碳一直是热门话题,中国积极参与其中并履行大国责任和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30·60”目标成为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成为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的重要抓手,中国真正迈入低碳发展时代。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制定对中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各行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对环保行业来说也是如此。  在这样的背景下,环保行业开启了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讨论,期间也召开了很多与此相关的主体沙龙或论坛活动,不断强化行业沟通和共识。  如在“减污降碳”话题热火之际,E20环境平台也举办了许多环境产业的低碳沙龙。在以“‘30·60’战略下,环境产业低碳发展”为主题的沙龙中,许多环境产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进行了深度研讨,集聚智慧解读生态...
发布时间: 2022 - 03 - 04
浏览次数:383
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一年的规划,也要从春天开始。展望2022年的生态环保工作,重点工作都有啥?还是要从一年一度的全国生态环保工作会议上寻找答案。  全国生态环保工作会议是环保系统一年中最重要的会议之一,起着总结上一年,规划下一年的作用,值得所有环保工作者关注。今年1月7日,2022年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就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2021年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安排部署了2022年的重点任务。  而在水污染防治领域,“十四五”期间,县城、建制镇污水治理市场需求将逐步释放,厂网一体化带来管网建设需求,农村污水处理建设将有序推进。  到“十四五”末,我国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8万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000万立方米/日,全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70%以上,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  近年来,伴随水环境污染愈演愈烈,国家针对水污染治理领域大招频现,力促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水质监测作为水污染治理的重要一环,对于维护水环境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下,国家重拳出击水环境治理领域,水质监测设备越来越受青睐。  我国水质监测行业起步较晚,在步入21世纪之前,我国的水质监测分析设备基本是从国外进口。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不断引进、吸收新的技术,国产设备逐渐增加。如今,在国家各项水污染治理政策、新规的出台下,我国水质监测设备成为水污染治理必不可少的“利器...
发布时间: 2022 - 03 - 03
浏览次数:405
水生态修复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黑臭水体的存在不仅仅是地上的污染,地下的污染才是重点。找病根,那就需要地方拿出“绣花针”,挨个找,挨个治!  截至2020年底,2914个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8.2%;  2021年,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别急着庆祝,黑臭水体的硬仗还不算完!接下来,该需要各地展现“绣花针”功夫了。  生态环境部在前几日的例行发布会上就表示,要跟黑臭水体治理这个“硬石头”死磕到底——“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截至目前,黑臭水体三年治理在全国范围内的资金投入已经超过1.5万亿。可见政府的支持力度很大,决心很坚定。  不过,随着黑臭水体治理管控的程度逐渐提升,可供调整的区间缩小,找到症结越发不容易了。而从此前《“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设定的目标来看,2025年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差距仍存,任务很重。  需要强调,黑臭水体治理的“绣花功夫”要落到实处!  近年来,广州在水体治理上的成绩可喜,同时,在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是有目共睹的。如,广州利用大数据技术,助力197宗黑臭水体返清,13个国考断面全面达标,还多次获得国家激励,荣获多项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的称号等。但广州在水体修复上是花了大力气的。  水生态环境司司长介绍说,广州的黑臭水体也面临很多困难,他们将城市划分称几万个排水单元,制定相应的达标工作规范,一个一个地抓,“绣花针”功夫展现...
发布时间: 2022 - 03 - 03
浏览次数:389
近年来,水务行业正走向生产智能化、工艺装备化、设备集成化、监测数据化和管理信息化的智慧化发展道路。水表作为用水数据传递及结算交易的计量器具也逐步揭开了智能化升级的帷幕。  水表智能化升级助力智慧水务发展  水表作为日常计量器具,它的身影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在用水计量、贸易结算、供水控制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传统的机械水表数据面临着抄收、人工成本高、数据准确性低、入户难等问题。安装智能水表后,抄表员能够利用远程抄表技术、智能终端阀控技术,实现自动抄表、实时监测、欠费报警等功能,实现了水表数据统计的智能化升级。  当下,我国水表行业已从传统机械水表为主逐步过渡到传统机械水表与智能水表并存的发展阶段。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智慧水务建设。智慧水务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务技术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掘数据价值和逻辑关系,实现水务业务系统的控制智能化、数据资源化、管理精确化、决策智慧化,保障水务设施安全运行,使水务业务运营更高效、管理更科学和服务更优质。要想发展智慧水务,水表智能化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政府政策鼓励支持,智能水表得到推广  2019-2021年,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门陆续印发了支持、规范智能水表行业的发展政策,内容涉及智能水表发展目标、智能水表的应用推广、在新型城镇化方面的助力等。  2021年3月13日,国家发布《“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其中提...
发布时间: 2022 - 03 - 02
浏览次数:356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在百年变局下,粮食问题正变得更加重要,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粮食和农产品供给被放在第一部分,显然成为农业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钟钰表示,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策略,才能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供给总量充足、库存充裕。在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疫情灾情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的背景下,国内粮食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市场运行平稳。尽管如此,但大豆、小麦、大米等粮食我国每年仍要大量进口,因为食品工业等领域需要消耗大量面粉、淀粉,加之畜牧业需要。  近年来,中俄农产品贸易明显升温。根据数据,2020年中国已成为俄罗斯农产品和肉类第一大出口市场。而近日,海关总署宣布允许俄罗斯全境小麦进口,并要满足五个方面的要求,这也将不同程度地为保障国内粮食供给总量充足,满足食品工业等领域对小麦加工的需求提供物资基础。  当然,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发条,要拧得紧而又紧,还要稳住农业基本盘,确保农业稳产增产,依托“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等,严守粮食安全底线,以国内供给的稳定性应对国际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据了解,近年来,有地方管理局在“减”上下功夫,在“质”上做文章,强化烘干机、色选机等粮食现代技术装备支撑...
发布时间: 2022 - 03 - 02
浏览次数:388
765页次50/110首页上页...  45464748495051525354...下页末页

网站导航

在线留言

  • 姓名:
  • 电话:
  • 留言: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创新路27号3  号楼2层

咨询电话:010-53108563/65/68/69
企业邮箱:jingchengruibo@163.com
服务热线:18600464353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浏览手机端
Copyright ©2018 - 2021 北京精诚瑞博仪表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返回顶部
X
5

电话号码管理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6

微信公众号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展开